<ruby id="fxoss"></ruby>

<sub id="fxoss"><address id="fxoss"><div id="fxoss"></div></address></sub>

<em id="fxoss"></em>

          <sub id="fxoss"><address id="fxoss"><nobr id="fxoss"></nobr></address></sub>
          <form id="fxoss"><legend id="fxoss"></legend></form>
          <em id="fxoss"></em>

            <em id="fxoss"><source id="fxoss"><track id="fxoss"></track></source></em>
            《河南理工大學報》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國煤炭報》全國人大代表金雙根
            讓科研成果更好對接現實需求
               期次:第1012期      查看:8   

            河南理工大學學術副校長金雙根在兩會上表示,科技創新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核心力量。他建議加強基礎研究投入,建立多維度的激勵機制,并實施“場景驅動型”轉化模式,以加強煤炭行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金雙根還表示,高校應通過學科集群建設、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知識產權分配改革等方式完善創新模式。

            兩會“好聲音”

            今年是河南理工大學學術副校長金雙根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三年。

            當被問及近年來最深刻的履職感受時,金雙根稍加思索,給出了回答:科技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核心力量。

            “無論是保障能源安全,還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都能帶來根本性改變。 ”金雙根說。

             

            用科技創新解決現實問題

             

            金雙根深耕測繪遙感科學和技術領域已 30 年。

            2023 年 8 月,作為首席科學家和總設計師,金雙根帶領團隊研制的“河南理工一號”衛星成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金雙根提出,利用空天地一體化智能觀測技術,如“河南理工一號”衛星等,提升災害監測能力,為煤礦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實時支撐。 該建議被相關部門采納。

            作為奮戰在一線的科技工作者,金雙根深刻體會到,在基礎研究投入方面,我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相關機構 2023 年數據顯示, 我國煤炭行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 12.7%,低于制造業平均水平。

            在金雙根看來, 讓科研成果更好對接現實需求,是用科技解決現實問題的關鍵一步。

            金雙根給記者舉了個例子。 某高校研發的煤巖界面智能識別系統在實驗室的識別率達 95%。 但在井下工業試驗中,因粉塵干擾,識別率驟降至 68%。 后經校企聯合攻關,引入多模態傳感器融合技術,最終,識別率提升至 91%。

            “這說明,我們必須深化產學研合作,圍繞產業發展痛點開展基礎研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金雙根說。

            為此,金雙根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需求前移,建立“企業總工駐校”制度。 例如,河南理工大學與河南能源集團共建河南省礦產資源綠色高效開采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項目立項。

            二是加強中試平臺建設。 比如,國家能源集團建成亞洲最大礦山裝備試驗井,可 1∶1 模擬井下環境,大大縮短了科研成果轉化周期。

            三是建立技術經理人制度。例如,山東能源集團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經紀人制度,由科技成果轉化經紀人負責技術評估、專利布局和商業談判,促成多項科技成果轉化。

             

            實現高校角色重構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的今天,高校如何完善創新模式、更好對接現實需求?

            金雙根表示,可以通過學科集群建設,打造“智能采礦+大數據+機械工程”跨學科團隊,開發數字孿生礦井系統;實行知識產權轉化成果分配改革,比如按照 “三三四制”(研發團隊 30%、 學校 30%、 轉化機構40%)進行轉化成果分配;加快人才培養模式轉型,開設“智能礦山訂單班”等,課程體系由高校教授與企業首席技術官(CTO)共同設計。

            2018 年, 河南理工大學成立了產業技術研究院,實行“雙聘雙考”制度:教師科研成果須通過企業應用考核方可參評職稱,企業工程師參與教學可獲高校兼職教授資格。

            自成立以來,產業技術研究院與多家煤炭企業進行技術對接,針對瓦斯防治、巷道支護、水害防治等提供解決方案。

            如今,產業技術研究院在瓦斯治理、通風理論與技術、火災防治等領域取得多項創新成果。 其中,產業技術研究院構建的高聳構筑物采動保護技術體系成功助力高壓線鐵塔等設施下安全采煤。

             

            構建多維度激勵機制

             

            金雙根表示,除了實現高校角色重構,還需構建多維度的激勵機制。

            在政策層面,金雙根建議設立“卡脖子”技術轉化引導基金, 如智能采煤機核心液壓件專項基金等;推動“科研人員離崗創業保留編制 3 年”政策落地,提升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落實負面清單制度,明確“盡職免責”邊界,解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不敢轉”問題。

            在行業層面,金雙根建議制定煤炭科技成果成熟度評價標準;搭建統一的云平臺,匯聚全國各家重點實驗室設備資源,形成資源合力;設立行業級煤炭科研成果轉化獎,獲獎者直接納入國家人才計劃。

            在企業層面,金雙根建議實施“揭榜掛帥”項目,如山東能源集團 2000 萬元懸賞沖擊地壓預警技術等項目;建立“成果轉化積分制”,積分可兌換股權激勵或用于職稱評審;設立創新容錯基金,允許 20%研發經費用于探索性研究等。

            目前, 國家能源局正在推動煤礦機器人應用,通過“場景開放+首臺(套)補貼”,帶動相關技術轉化率提升 35%。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也在做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工作。 金雙根表示,這種“場景驅動型”轉化模式,值得在礦山智能化領域推廣。

            金雙根表示,未來,煤炭行業可建立“需求畫像—技術匹配—工程驗證—商業推廣”四階段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加強井下特殊工況的適應性技術研發。

            河南理工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3634次訪問,全刊已有2753606次訪問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视频免费